欢迎您来到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

厚德   重技   励志   进取

  • 宣州区职业技能定点机构
  • 宣州区高考达标优胜学校
  • 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 宣城市平安校园
  • 宣城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
  • 宣城市文明单位
  • 厚德 重技 励志 进取
  • 宣城市市级示范(职业)高中
  • 安徽省绿色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质量年度报告

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2022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8    来源:    发稿人:德育处    阅读次数:

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2023质量年度报告

 

一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发布和报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的要求,为建立健全我校的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促进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宣传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展示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数据汇总填报、报告撰写、专家论证三个阶段,形成了学校2023年教育质量年报。

1.基本情况

1.1规模结构

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是原由原周王高级职业中学、杨柳高级中学、孙埠高级中学等学校整合而成,目前学校分杨柳、孙埠两个校区办学,学校隶属宣州区教体局管理的全民事业单位。学校现占地面积305亩,校舍建筑面积86329平方米,实训基地设施设备1562万元,校园总资产5078万元。

2022年学校计划招生1020人,实际招生1025人。2021年毕业生人数934人,在校生人数与上一年增加91人,学生结构合理,男女生比例为0.52:0.48。学校年培训规模6000人次,与上一年度持平。

1.2资源投入

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平方米)

校舍总建筑面积

其中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其中

总数

其中绿化用地面积

其中:体育运动场所面积

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

非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

教室面积

图书馆面积

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

体育馆面积

会堂面积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其他用房面积

203435

73349

33680

105529

105529

0

86329

22404

3188

30684

2280

5800

4731

17242

 

固定资产(万元)

学年

全校固定资产总值 29

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 30



资产总值★

2021

4849

1649

2022

5078

1924

 

 

网络多媒体教室、机房、图书馆

 

 

学年

计算机数(台)

多媒体教室数(间)

图书馆

总数

其中:教

其中:机房用计算机

总数

其中:

纸质图

专业期

阅览座位数(位)

网络多

智慧教



学用计算机 31



媒体教室数 32

室 33

书数(万册)★

(报)刊数(种


公共机房

专业机房

教师★

学生★

2021

618

618

318

300

56

56

56

9.5

109

99

372

2022

618

618

318

300

56

56

56

11

109

99

384

其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65.17平方,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4.19平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5061.56元,生均纸质图书35.64册,生均电子图书20.63册。

【典型案例1】

 学校倡导“撸起袖子加油干,精益求精技能强。你行我也行”的校风,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军事教官24小时全天候服务;每天6点20所以住校学生集体出操,在保证学生正常体育锻炼的同时,也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学校每天早晨形式新颖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是学校规范化管理和常规管理的特色亮点。

除去早锻炼活动,学校课余生活丰富,每周班级活动,每月学校大型活动,良好的校风和完善的管理,使学校人才辈出,学校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学校坚持以每月进行的“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评比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公民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做到了“政府肯定、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社会满意”。

2022年学校获宣城市平安校园、宣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单位、2022年度学宪法优秀学校、禁毒宣城优秀集体等荣誉。

2、学生发展质量

2.1党建引领

(1)严抓常态化政治理论的学习,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

孙埠校区支部根据党总支的要求,带领党员、群众、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支部要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并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2)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完善支部组织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内组织生活是凝聚党员力量的最好方式,也是决定党支部战斗力强弱的关键环节。支部首先对党员大会、主题党日、党课等集中会议形式进行签到拍照,做好相关会议记录。其次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落实好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分别进行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入册以备查看。此外在党费缴纳时采用电子转账方式,避免了缴纳现金慢、零散、不便保存等问题,让党员能更快更方便地缴纳党费。支部以党小组为基本单位,以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为基本目标,充分调动党小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狠抓意识形态,高效务实地落实各项工作

支部积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多写稿、写好稿,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扩大教育的影响,使社会和家长对教育多一点理解和支持。本年度,党支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建立“大学习、提能力”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基层党组织“三色五星”分类晋级管理办法》、《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五聚焦五查找”作风建设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开展“宣州精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等,学习党章、党史、新中国史和党内重要法规。

(4)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工作方方面面,而招生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如何做好招生工作?这是全体教师要思考的问题,要努力行动的问题,更是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招生在持续,大战即将开始,孙埠校区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同志,把招生期间每一天当作党员活动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应处处以身作则,在招生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面,处处给群众做出表率,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影响和带动群众,为学校招生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员同志要主动联系熟悉的招生学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及家长,积极宣传«新职业教育法»、我校的形象和招生政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共产党员带了头,就会在群众中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群众就会对党员产生一种信任感、向心力。这样,党员就能真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带头人。

②骨干作用。共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应当成为群众的核心和中坚分子。要熟知学校招生简章,顶烈日、战酷暑,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到访千家万户,把信息传递给初中学校教师、中考学生及家长,细心讲解,耐心引导,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坚定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③桥梁作用。共产党员是党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中介,要成为党组织与群众相联系的纽带。虽然有些人可能存在党性观念不强、缺乏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淡薄、荣誉感丧失的问题,但我们党员同志要在遵纪守法、服从大局、勇于奉献、维护团结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要能求大同、存小异,多理解、少猜疑,多负责、少推诿,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扯皮,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典型案例2】

集结在党旗下   合力勇当先锋

一、背景介绍

学校现有三个基层党组织,一个党总支(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党总支),两个党支部(杨柳校区党支部和孙埠校区党支部),全校共有党员89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一直以来,学校党组织主要采取上党课、开党员大会、观看视频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然而受党员集中难、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党员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全校党员教育培训存在覆盖面窄、培训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指出,2019年开始,用5年时间,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坚持联系实际、继承创新,坚持简便易行、务实管用,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

近年来,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党总支着力探索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集结在党旗下”党内活动,用鲜活的教育培训方式有效吸引全校广大党员的参与,唤醒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发党员爱党情感,激励党员向身边人看齐,从身边事做起,勇当先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通过帮助身边的党员、群众实现一个个微心愿等,努力做一名政治坚定的合格党员。


二、主要做法

如何实现对全校党员的普遍教育,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党总支着力探索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集结在党旗下”大型党内活动,按照举办主体和参加范围,明确两种活动开展方式,即“党总支为主、党支部+党小组承办”,“党支部为主、党小组承办”,以党总支为主的集结活动,在每季度最后一个党员固定活动日(15日)举办一次,以党支部为主的集结活动,在每个月的党员固定活动日举办一次。每次活动,党总支、党支部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活动现场通过搭建“五微+”平台(“五微”即微合唱、微党课、微先锋、微感悟、微心愿,“+”即举办部门结合实际的创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激起广大党员的身份意识。

1.微合唱激发爱党情感。每期活动现场,邀请专业音乐教师,带领全场唱党歌,唤起党员身份意识,激起党员为事业奋斗的意志,《走向复兴》、《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先后走进集结活动。

2.微党课增强党性观念。由承办部门根据实际需求,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或挑选老党员、老干部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按照“切入点小巧,架构简而清、党员易接受”的原则,结合基层党建工作中热点和难点问题及参加活动党员的思想认识、现实需求、能力水平等,精心准备。教学方法一般借助多媒体讲授,有的采取互动启发式讲授,或制作场境辅助讲授。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学校党员需求,先后开设了《学党史专题报告会》、《学党史正师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党课,收效甚显。

3.微先锋选树先进典型。选树微先锋,推介微事迹,传播正能量,通过发现、捕捉和挖掘身边党员的“微事迹”,以党员自述、宣讲员宣讲、摄录微视频等方式,正面宣传党员在道德品质、为人处事、乐于奉献、争当表率等方面的某一个或几个闪光点。每次活动,选树不同类型的党员或党组织先锋事迹。先后选树《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记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优秀班主任》等微先锋事迹。

4.微感悟传递先锋能量。每期活动请参加活动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结合微先锋事迹和自身工作学习谈感悟,不仅有效传播了先锋正能量,更进一步释放了党员内心坚定向上、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5.微心愿释放组织温暖。集结活动现场设置微心愿树,树上挂满七色心愿卡,均为事先从普通党员、群众中征集到的各类心愿,红色代表教育教学,橙色代表环境卫生,黄色代表意见建议,绿色代表班级管理,青色代表安全管理,蓝色代表就业指导,紫色代表祝福愿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微心愿,恰如一道彩虹,架起了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之间沟通互动、信任依靠的桥梁。参加活动的党员根据岗位职责、自身能力、爱好、特长等,现场自愿认领这些不同类型的微心愿,并逐一完成心愿。


6.重温誓词表达坚定信念。活动最后,在高高竖立的党旗下,全体参会党员起立,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铮铮、神情庄重,每名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不忘初心的坚定理想信念。

党性教育唤醒了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励党员向身边人看齐,从身边事做起,勇当先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通过帮助身边的党员、群众实现一个个微心愿等,努力做一名政治坚定的合格党员。


三、工作成效

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把培训课堂搬进党组织的创新活动中,将培训效果落实到党员具体实施的每一个心愿中,教育培训效果显著。

1.党员身份意识得到唤醒。活动现场组织党员唱党歌,一首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铿锵激昂的歌曲唤起了党员的身份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唤起他们的入党初心,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2.党员组织归属感增强。每期活动根据时间、举办地点、举办单位等不同,确定不同的主题,先后以“党旗下,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党旗下,我们共同迎接新年”等为主题,将党员组织起来,共同参加活动,庆祝祖国生日的同时,邀请10月1日出生的党员走进活动现场、走上活动前台,为他们送贺卡送鲜花,向他们传递党组织对他们的生日祝福;组织党员共同迎接新年的同时,现场慰问困难党员等等,一系列的党内关爱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组织归属感切实增强。

3.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和教师定期到帮扶对象和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得到了帮对象和学生家长的称赞。

 

四、相关启示

随着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的环境、对象、内容、要求等的变化,学校党员教育培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要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搭建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载体和平台,探索务实管用的新方法、新途径。

2.党员教育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随着学校分工越来越细,党员的教学专业(中职专业多)也越来越多,学校又分两个校区,致使统一集中培训的方式难以满足需要。学校党组织应结合党员队伍现状等客观需要设置培训内容,针对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3.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消除党员教育培训的空白点,有针对性的对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教师开展教育培训,消除盲点。


2.2立德树人

学校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了《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学校思政课程教师14人,德育工作人员118人,班主任88人,体育专任教师15人,美育专任教师16人,为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师资保证。

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二是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组织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新四军纪念馆等地研学活动、学党史、喜迎二十大、入团宣誓等主题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三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利用校园广播平台、班级黑板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举办书画展、演讲、征文比赛;定期举行篮球赛、拔河、足球赛等体育赛事。四是开展志愿服务。学校团委组建志愿服务队,注册队员1996人。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来到敬老院、参加植树造林、开展疫情防控服务。

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文明守纪,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参加全区“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演讲比赛”,多人次获奖;社团活动蓬勃开展,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志愿服务队在大型文体活动、公益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品德,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志愿服务的质量。

2.3在校体验

学校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以 “立德树人,促进就业”为宗旨,因材施教,多元育人,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实践实训。一是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二是开展多样社团活动。三是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学校以“学生满意度”为核心,每学期均开展学生“评教”问卷调查和家长满意度调查。2022年春期开展了两次学生问卷调查。教务处于期中、期末组织人员深入班级,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放调查问卷近6000份,如数回收,汇总统计,及时召开教职工会议反馈调查结果,有针对性进行整改。各班通过家校微信群、智慧校园平台、《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家长签字反馈、寒暑假家访等方式,调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在校体验,在校生满意度达96%,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95%,课外育人满意度95%,思想政治课满意度97%,公共基础课满意度98% ,专业课教学满意度95%。学生家长满意度97%。在校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积极向上,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政治、公益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团组织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2.4就业质量

2022年毕业生总数934人,直接就业人数464人,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升学)397人。就业率91.30%,应届毕业生满意度96%,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升学促就业,2022年本科进线48人,其中中职本科进线38人,每年毕业生除了升入本科院校外,其余大部分考入省内大专院校,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了合格人才。

由于受疫情影响,本年度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相比上一年度都略有下降,宣州区委、区政府已采取相关措施,联系本区立讯精密等龙头企业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2.5创新创业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学校对于创新创业高度重视。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研处。二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教研处和学科组经多次研究,确立了活动的初步方案,对此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正式方案确定后,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有关年级组、学科组,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人、责任单位、配合单位。整个创新创业活动由教研处主办并统筹,工科组具体负责,各年级组配合协调。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开了专门会议,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

(2)狠抓组织实施,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举行了“创新创业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参加宣城市创新创业大赛,在这次活动中,我校通过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等工作机制,通过举行启动仪式、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比赛等活动形式,在我校营造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


2.6技能大赛

加强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夯实技能实训基础,助力技能人才腾飞、出彩,是职业教育砥砺前行的目标。近年来不断推进的省级“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强势崛起。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社会文化艺术联合组群,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了坚实基础。

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实训和技能大赛工作。建立了校内各专业技能大赛机制,认真策划组织比赛,为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储备人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了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2022年,学校在服装工艺、服装模特等赛项将代表宣城市出征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


【典型案例3】

匠心筑梦展风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展示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2022年4月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技能大赛隆重举行。

本次竞赛涉及服装、计算机应用、园林技术等12专业(另3各新建专业学生数过少,暂时不设赛项),共有服装模特、中国舞、艺术插花、焊接、果蔬嫁接、计算机平面设计等21个项目的比赛,155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模特比赛现场,选手们经过泳装、晚礼服、自备服装的比赛为在场观众呈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华丽的舞美,激情的台步激起了场观众的感官共鸣,模特赛项为我校传统强项,曾多次省级大赛获奖,本次比赛2021级服装专业周雨欣同学凭着扎实的功底一举夺冠,将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艺术插花现场,选手们以等精湛的技艺、巧妙的艺术构思、生动形象的作品让围观的师生连连赞叹。

闭幕式上,校领导为获奖选手、优秀组织班级、优秀指导老师颁奖。

王祥顺校长在闭幕式上强调:技能大赛作为选拔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提升内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促使学生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快速成长,而且使教师得到锻炼,教学课程更趋合理,教学水平得到检验,更为下一步参加市、省级技能大赛选拔人才,为学校拓宽生源通道夯实基础。


【典型案例4】

纬纵横以劳育德,职业体验培育英才

   ——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劳动教育特色案例

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一、领导重视是核心、落实推行是关键

天龙湖家庭农场位于宣州区杨柳镇,公司致力于现代农业十余年已发展成为涵盖蔬菜园区化种植、国外优良蔬菜品种引进、蔬菜工厂化育苗、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蔬菜订单组织实施的大型综合性农业公司。我校与该公司合作,把该公司作为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同学们增加动手和劳动的机会.

全校范围内实行了“劳动周”活动。历经探索实践,“劳动周”已升级为以“教学、宣传、科研、实践、竞赛”为五个抓手和一个“评价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体系创新性地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出实招、见实效,充分彰显劳动育人价值。

合作双方互相反复考察、充分论证后、进行全面合作。把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特色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双方成立领导小组成员有学校领导、也有合作企业领导,领导小组具体统筹处理相关业务。


二、校企合作促发展、产教结合显优势

学校把劳动实践同社会服务和“双创”融合起来,推动劳动创新,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天龙湖家庭农场绿色农产品研发和营销推广服务”等10余个师生团队项目深入对接企业进行劳动服务,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学校、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首先学校与园区所在的杨柳镇签订共建协议,镇政府负责协调150亩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农户思想工作,调解矛盾纠纷,协调园区与周围居民关系;根据发展需要继续为学校协调土地流转相关事宜。协调园区建设水电路畅通;帮助学校做好辐射带动区规划和实施协调工作;不与学校承担任何项目投资风险和损失、也不享受投资收益。

学校与天龙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园区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训基地,把园区打造成集学习、就业、创业的示范园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良种育苗推广、示范种植、观光休闲农庄、互联网+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学校负责土地流转。学生参与做好园区土地平整,园区规划,园区主干道水、电、路建设,园区生产用房建设,工厂化育苗大棚、示范种植大棚和科技研发大棚建设,实施园区绿化美化工作,整合区内外相关项目,与公司共同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制定教育教学科研计划、组织实施好园区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选派教师和学生到园区进行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园区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特色劳动之路出成果

学校坚持“互动性、实用性、科学性”三个原则建设示范园,做到贴近产业,示范引领,基地与产业互动、与农民互动、与学生互动。一是将园区建设成教学实践园,真正实现将基地建在乡村里,将课堂建在产业上,将教学融入生产中,教学与生产对接,分期分批次安排教师和学生到示范园进行技能训练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干中练、练中学”。

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每年面对全校新生进行“劳动素质教育情况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号召学生在家积极投身劳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学生在家务劳动、农耕劳动、志愿劳动和专业实践劳动等方面也均涌现出许多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下派师生赴实训基地进行劳动工作。在实习实训教育中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就业指导等内容,加强实习实训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学生权益,防范和化解劳动风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正在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遵循,全面梳理、深化,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内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青春在劳动中熠熠生辉。

3、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建立了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修订《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调研结果修订了《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校能够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的园林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升级。我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园林技术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22年投入专项资金对以上基地进行升级,其他专业基地也进行升级改造。

近2年,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论证,学校新开设宠物养护与经营、数字媒体技术和电子商务三个新专业,停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

学校的专业建设紧贴行业企业,紧盯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让专业建设内在要素、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始终适应市场,保持活力,为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3.2课程建设质量

学校贯彻国家《新职业教育法》,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范课程设置,保证课程建设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课程建设遵循的主要标准有:(1)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物理、化学(工科)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2)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

(3)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4)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3~6个月。

(5)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3.3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课程开发“专业课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场所“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四结合”改革思路,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1)为深入学科改革学校大力推行系部制,以系部制改革推动专业建设,教研处每学期组织两轮次课改“展示课”和“优质课”活动。教研活动和课改工作不走形式,能够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反思和研究,每一位教师必须上一节公开课,学科评课活动常态化。

(2)是学校制定了《“教坛新星”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长效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优,选树一批课改标兵,储备学校各学科精品课程,建立教师优质课储备库。从课改先进个人、教师优质课储备库中遴选教师参加县推市赛、校推市赛。

课改和教研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学校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宣城市“教坛新星教师”和“优质课”大赛中,4名教师获一等奖,我校王枚、李婷婷、金珮珮老师或一等奖。

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2022年中职技能大赛、职教高考相比2021年度,都有较大的提升。


3.4教材建设质量

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规划教材使用的管理规定》,通过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建设,推进教材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坚持专业教学标准,坚持教材正规渠道。学校开设各专业课程、规范各学科课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教材征订正规渠道。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为国家规划的中职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坚决不征订国家规范教材以外的教材和各种练习资料。因为专业课众多,我校根据专业需要选用国家规范教材,中职教材使用安徽省中职规划教材,确保了教材质量。自主征订教材均为知名出版社正版,印刷字迹清晰、配图形象生动。

2022年9月,上级主管部门来我校检查材料征订工作,检查结果完全符合规范。


3.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1)成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组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领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立了由总务处牵头的“软、硬件系统配备及网络架构工作小组”、由信息中心牵头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小组”、由教科室牵头的“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工作小组”、由校办公室牵头的“内网平台管理工作小组”以及由计算机专业组牵头的“技术保障工作小组”。本着实事求是、经济、适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2)升级、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各项硬件条件

校园广播系统。学校有比较齐全的常规教学设备,有完善的校园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学校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分布到学校每个班级。

校园网络中心。校园内网采取的是一层交换架构,实用硬件防火墙,配置3台服务器,用于接入代理、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并通过专线光纤宽带接入因特网,内部100M交换至点面,并已接入到每个教师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实现了校园内千兆互联、百兆交换到桌面、百兆接入互联网,为学校提供了多种Internet服务。丛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学校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我校现有学生计算机教室8间,计算机694台,均达市场主流配置,并配备过滤系统,使之兼具“学校电子阅览室功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68个,配备全套的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1-2台电脑及配套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用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研究,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其他硬件设施建设。学校现有数码相机3台,专业电影机1台,DJI专业航拍无人机1台。

(3)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内网管理平台

学校建成的内网管理平台提供校内各项基于WEB的管理台,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平台等软件。

办公自动化管理:收发公文管理、发布通知公告,包括每周工作安排、学期计划总结、各种临时性活动安排、外出登记和校内文件传输等。(权限分配:校内每位教师和各处室负责人)

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权限分配:教务处)

教师管理:教师信息维护及查询,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情况、获奖情况等。(权限分配:校办及每位教师)

学籍管理:学生入学分班、转入转出、升留降跳、学号等(权限分配:教务处)。

成绩管理:成绩输入,家长查询学生成绩。(权限分配:教务处及各科任课教师)

(4)建立并充实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中职资源网等。通过购买或下载资料素材,上传到资料库中,以丰富校园网的教育教学资源。

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搜集整理放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6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先进理论,更新教职工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

学校搭建“教学名师型、技能大师型、德育导师型”和“心里健康师、职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的培养机制,逐步实现传统教师向一技多能、技兼于道的“善于教、强育人、重服务、能研发”的现代教师转型。

制定了《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关于对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聘任的方案》。学校对专业带头人做到三年一评定。通过申报、推荐、评定,我校现有校级专业带头人37人,涵盖了15大专业。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坚持教师培训常态化,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措施扎实,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党支部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和“师德师风讲座”,引领全体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职教强市”使命。

(2)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提高业务能力。

(3)是立足课堂开展校本教研,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通过多轮次优质课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涌现了众多课改标兵。

(4)是实施“青蓝工程”,抓好新入职教师培训,通过传帮带形式,提高了新入职教师的业务能力。

2022年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74人。学校积极和企业合作,实施引进来、送出去和校企共培的教师培养方式,合作企业接收教师企业实践18人。


3.7校企双元育人

一是完善了校企合作组织及机制。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模式。二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一年来,学校继续与立讯精密、木子禽业、金宝苗圃、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立足园林技术实训室、服装实训室,开展实训教学,加快提升了育人质量。三是实施校企师资交流。学校派出专业课教师到立讯精密等企业实践锻炼,了解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提升了专业课教师技能水平。同时聘请42名企业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带动了专业课教学的快速进步。

学校推进与立讯精密等实力公司、企业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了每年为企业订单培养200人的目标。既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又为学校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典型案例5】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6月 2 日,我校与天龙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举行校企深度合作研讨会。天龙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爱民女士、副总经理宁小波,校长王祥顺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会研讨。

天龙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爱民女士介绍了天龙湖家庭农场取得宣州区农业委员会核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被评为区级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5年被认定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015年“天龙湖”牌土鸡蛋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2016年获宣城市名牌农产品称号和旅游产品称号,产品销往市内外各大商场和超市。2018年被评为安徽省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农场现存栏蛋鸡2万只,年产商品蛋180吨、仔公鸡2万只。2019年天龙湖土鸡蛋获得安徽省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称号。同时表达了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办班的愿景。 

副总经理宁小波代表企业就校企深度合作发表重要讲话。宁小波同志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双方合作的愉快经历,感谢学校多年来为企业发展提供的人力支持。重点就校企共同“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作了精彩发言,并就下一步深度合作的可行性作了深度分析。

 相关处室负责人合作专业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工学交替、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我校王祥顺校长首先感谢天龙湖家庭农场多年来为我校校区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就校企深度合作作了具体安排,学校将成立校企深度合作筹备组,全方位对接与天龙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深度合作。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天龙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典型案例6】

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活动

我校园林技术专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进一步提升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根据该专业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于2022年10月12月 10日-20 日期间分两批次组织 21 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安徽金宝苗圃有限公司进行为期 10天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

10月 12 日早上 7:20,同学们先在教室集中召开动员会,教务处董思贵主任就本次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了几点纪律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7:40,由指导教师带领同学们集中乘车到安徽金宝苗圃有限公司,教务处董主任及就业处石金五主任也一道随车前往公司。公司的严涛总经理迎接了师生一行,并组织安排这批新“员工”的入厂安全教育,然后带同学们参观了相关生产线。


在同学们熟悉了企业基本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后,大家被安排到不同岗位去结识自己的新“师傅”,学习新岗位上的新技能了。下午,同学们准时“下班”,带队老师组织同学们乘车平安返校。同学们虽然有点疲劳,但是大家都非常开心,一路上谈论着自己第一次“上班”的工作体验,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宗旨,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改革。通过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能够更加贴近企业实际进行教学。“工学交替”就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4、国际合作质量

4.1留学生培养质量(无)

4.2合作办学质量 (无)

4.3开发标准质量(无)

4.4 国(境)外独立办学质量(无)

4.5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质量(无)

4.6提升学生国际素养质量(无)


5服务贡献质量

5.1服务行业企业

学校一方面开展对口升学,一方面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主要措施:(1)是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特色,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优化调整机制,专业建设服务于农林畜牧、加工制造、财政金融、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等行业,与木子禽业、天龙虎湖家庭农场、立讯精密、寻梦等多家当地明星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召开由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开展企业、行业、专业(学校)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工作。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是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把专业课程设置放在核心位置,依据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素养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开发相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和项目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本年度和金宝苗圃联合开发了《阔叶木的嫁接》等校本教材。

(4)是校企人才交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研学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本年度杜可兰、何鸿兵老师获得专业,服务于当地企业,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以企业行业专家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


5.2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立足区域企业,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的园林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

一是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我去园林苗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将持续扩大;花木行业利润丰厚,发展趋势十分良好。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系省级示范专业具备较为雄厚的办学条件,学生就业质量较好,该专业较好地服务了我区苗木行业。我校园林专业毕业学生周志华、陈家剑已在园林苗木行业小有成就。

二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区域汽车零部件、耐磨材料产业培养技术人才。宣州区强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叫响科技创新品牌,打造以汽车零部件等为特色的方城产业集群。学校与立讯精密企业开展合作,确定了每年为企业订单培养200人的目标。通过实训教学+订单培养的模式,为区域工业发展培养机电技术人才。

三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适应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我区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坚持“区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穿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给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为我区文旅宣传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5.3服务乡村振兴

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辅助力量,也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助力。在涉农专业的教学中,教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落实,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了涉农培训。主要做法:

(1)是创新各阶段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活动,对特色产品进行研究,组织针对性实践教学,和涉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服务乡村振兴。
(2)是调整实践活动时间,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各类实践。
(3)是在校外建立了教学实验园、示范园,师生一起走进实训基地,根据真实标准完成蔬菜种植、黄金梨、葡萄管理等实践任务。
(4)开展农药经营人员培训,服务三农。

(5)组织党员教师,精准扶贫。

农药经营人员培训

通过以上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带来智力支持,使人才培养能够与本地经济发展更加契合,也保证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与产业升级的完美衔接,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5.4服务地方社区

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园林技术、养殖4个技术应用与服务团队,承载着新型地方社区培训、返乡农民工等多项培训任务。除了在学校为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外,通过“送教下乡”形式,深入到杨柳社区、周王社区等学校周边乡镇,开展社区实用技术、种植养殖等培训,年均培训1200人。实现了“上课能听懂、听了能学会、会了能应用、用了能见效”的教学目标。

    

    5.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我校深知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人本的陶冶,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成长,同时具有多元的素质,这是学校育人的目标。因此,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营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课题。我校结合本地特色,在校园内开展了“三月学雷锋”、“四月祭烈士”“重阳节走进敬老院”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学校安排专业指导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及时改进工作。本年度,学校举办了多项地域特色服务活动,参与人数共计300余人次。彰显了学校的地方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树立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


5.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宣城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扎实开展好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和宣城市理工学校相互对口支援的帮扶工作,以提升师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发展能力为重点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宣城市教体局的统一部署,立足实际,以提升师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发展能力为重点目标,进一步开展好我校对宣城市理工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培养优秀人才,更新宣城市理工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促进宣城市理工学校教育和谐、全面地发展。

对口支援目标由我校对口帮扶宣城市理工学校。主要以互派领导学习锻炼、培养宣城市理工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帮扶工作。通过对口支援帮扶活动,参与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更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措施,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中青年骨干教师应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回学校,开展好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宣城市理工学校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具有自身特点的配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成为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科学、管理规范和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典型案例7】

思路引领、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

天龙湖家庭农场位于宣州区杨柳镇,公司致力于现代农业十余年已发展成为涵盖蔬菜园区化种植、国外优良蔬菜品种引进、蔬菜工厂化育苗、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蔬菜订单组织实施的大型综合性农业公司。与昌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合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引进推广蔬菜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

一、领导重视是核心、落实推行是关键

    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和建设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安徽省教育厅和宣城教育局将我校园林技术专业建设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宣州区人民政府将我校现代农业建设纳入一体化规划。

合作双方互相反复考察、充分论证后、进行全面合作。为把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好、成立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有学校领导、也有合作企业领导,领导小组具体统筹处理相关业务。

二、校企合作促发展、产教结合显优势

 学校、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首先学校与园区所在的杨柳镇签订共建协议,镇政府负责协调150亩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农户思想工作,调解矛盾纠纷,协调园区与周围居民关系;根据发展需要继续为学校协调土地流转相关事宜。协调园区建设水电路畅通;帮助学校做好辐射带动区规划和实施协调工作;不与学校承担任何项目投资风险和损失、也不享受投资收益。

 学校与天龙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园区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训基地,把园区打造成集学习、就业、创业的示范园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良种育苗推广、示范种植、观光休闲农庄、互联网+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学校负责土地流转。做好园区土地平整,园区规划,园区主干道水、电、路建设,园区生产用房建设,工厂化育苗大棚、示范种植大棚和科技研发大棚建设,实施园区绿化美化工作,整合区内外相关项目,与公司共同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制定教育教学科研计划、组织实施好园区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选派教师和学生到园区进行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园区社会效益最大化。

公司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负责所有大棚内设施设备及生产物资采购和安装。负责园区后期修善维护工作,为学校师生实训、实习等提供条件,并做好技术指导,优先安排学生到园区就业,园区人员劳务费用由公司负责,公司不得以园区固定资产向外贷款融资,公司通过园区名义申报成功项目资金必须用于园区建设。

三、科学规划起点高,分段建设有成效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核心区建设,包括:建设教学及生活用房;高科技含量的玻璃温室大棚建设;组织培养研究室建设、培养出的反季节蔬菜;

二期示范区建设,在杨柳镇流转土地150亩,建成工厂化育苗30亩,优质蔬菜品种示范种植40亩,良种研发40亩,体验种植区40亩。

 四、特色之路出成果

学校坚持“互动性、实用性、科学性”三个原则建设示范园,做到贴近产业,示范引领,基地与产业互动、与农民互动、与学生互动。示范园建设突出“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示范功能、创收功能”四个功能;实现“服务教学、服务三农、服务精准扶贫、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四个服务;实现建设一个基地,培植一个专业,服务一个产业。

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绿色、生态、环保、高效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服务三农与学校创收四对接”。

一是将园区建设成教学实践园,真正实现将基地建在乡村里,将课堂建在产业上,将教学融入生产中,教学与生产对接,分期分批次安排教师和学生到示范园进行技能训练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干中练、练中学”。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乡土教材,既使用于教学、也能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二是将园区建设成观光产业园。深挖侨乡特色文化,通过建设餐饮服务区、QQ农庄等途径,搭建良好的观光旅游平台,在充分满足学校旅游专业师生实训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将园区建设成农业创业孵化园,将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昌宁县果蔬、花卉及中草药新品种引种、推广、科研和技术培训中心。助力精准扶贫,采用“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实施订单农业,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技术扶贫,让周边农民真正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共同致富。紧紧依托企业的有效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做强做大果蔬育苗、示范种植和营销推广,一条龙的果蔬产供销集团公司。四是将园区建设成科普示范园,除职业学校学生在园区实践操作外、每年定期不定期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园区参观,特别要组织好九年级学生及家长到园区参观、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园区不仅是现代农业专业学生实训基地、也是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并且职校学生毕业后优先安排到园区及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就业。五是将园区建设成学校造血功能室,增强学校创收功能,弥补办学经费不足。


【典型案例8】对口帮扶   共同提升

我区另有一所农村中职学校——宣城市理工学校,因地处农村,师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市教体局牵头下,我校和宣城市理工学校结对帮扶,此次结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宣城市教体局的统一部署,立足实际,以提升师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发展能力为重点目标,进一步开展好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对宣城市理工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培养优秀人才,更新宣城市理工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促进宣城市理工学校教育和谐、全面地发展以及两校的共同提高。

两校主要以互派领导学习锻炼、培养两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帮扶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口支援帮扶活动,参与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更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措施,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中青年骨干教师应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回学校,开展好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宣城市理工学校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具有自身特点的配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成为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科学、管理规范和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我校的主要领导每学期到理工学校进行考察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并派遣 1-2 名学校领导到受援学校学习锻炼、采取传、帮、带的形式,促进受援学校更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派遣 3-4 名优秀骨干教师定期到受援学校任教、授课、培训教师及开展

(1)计算机老师魏敏在理工学校上理论课

教研活动,对受援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到受援学校任课的教师,其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周。受援学校每学期可派出 1-2名教研组长以上的领导干部和 3 名以上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支援学校学习锻炼或进修,并参与支援学校的全程教学管理和有关教研活动。其进修或学习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2 周。支援学校还应有计划地派教师到受援学校听课、观摩、参与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受援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还可以通过双方同意的其他方式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帮扶成果

双方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研究有部署、有组织有落实。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成立学校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由王祥顺校长任组长,董思贵主任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各教研组负责业务指导。

两校派出的各位领导、教师到支/受援学校参加锻炼、培训工作时,要服从支/受援学校的领导和安排,遵守支/受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经过相互的帮扶活动,两校在教育理念、内涵建设、教学教研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6政策落实质量

6.1国家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坚守质量立足点,唱响发展主旋律。

(1)是加强职业教育法规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免学费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就业观,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2)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敬业精神、诚信、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3)是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惩防体系建设,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扎实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廉政文化氛围。

(4)是学校高度重视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确定学生资助对象,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

通过以上举措,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形式更加灵活,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逐步增强。


6.2地方政策落实

学校深入贯彻宣城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提出的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全面落实到“十四五”末期,办学条件和内涵建设指标基本达到《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验收标准》,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学校制定了《标准化工程项目实施方案》,重点完成“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的“四大任务”,即新建校舍实现生均建筑面积达标、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购置仪器设备满足教学需求、储备纸质图书扩建师生阅览室。

宣州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各类文件将职业教育列入政府对相关部门的考核目标;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真正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区政府投入、省级财政支持、企业投入、学校自筹等形式,开展职教攻坚行动和项目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增加专业操作课程,突出学生技能培养;举办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专业有特长、升学有方向、实践有技能、就业有市场”的育人新局面。


6.3学校治理

学校党总支紧紧围绕学校品牌建设这一中心和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以校风正、师资高、管理严、质量好跻身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行列。

(1)是健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抓制度促党建、抓党建促事业”的做法,明确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抓作风、树形象、爱岗位、作表率”行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2)是按照《学校章程》依法治校。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得到了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3)是学生管理创新开展。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激励机制,通过“学位、餐位、岗位、工位、寝位”五位一体,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培养;其中2022级计算机班根据班级特点,开创性地进行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成效显著,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是强化安全教育。坚持“常防不懈”工作原则,先后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日、防溺水、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综合治理工作意识,组织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本年度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6.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提出的“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的精神和要求,不断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体现企业育人主体地位的多元治理结构,将治理机制建设作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根本抓手。解构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立“三全”育人格局为目标,树立现代学校治理理念,构建系统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新型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制度,优化制度体系与管理流程,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传统管理流程,引领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以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突出教学科研信息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两条主线,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深化、跨平台移动接入建设为重点,以过程性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提升依据,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学校质量的运行、预警和监控。


6.5经费投入

一是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学校配套经费足额到位。区政府出台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

二是学校建立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城县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


 

【典型案例9】

国家政策落实——中职国家奖学金表彰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及时组织开展了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在全校范围开展评审,并于10月17日完成评审工作。

我严格按照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函〔2019〕104号)相关规定,开展评审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2021-2022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班级主题班会等形式传达和宣传有关国家奖学金的文件精神。使学生明确评审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的目的、意义、标准、申请条件、评审办法等。

各班级严格按照中职国家奖学金评审条件,依照学生成绩、综合表现、获奖、先进事迹等方面向年级组进行推荐。

评审委员召开会议对班级推荐的学生名单进行考核和摸底调查,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摸清推荐学生在校的真实表现情况,择优评选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为优秀的学生作为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并提交至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组进行审核。

国家奖学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国家奖学金的推荐名单进行研究审定。

将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组审定后的名单,在全校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宣州区教体局。

综合考评付道亮同学为我校2021-2022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付道亮同学获宣州区“百名优秀好少年”称号,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示了一个当代中职生的蓬勃生机与热烈色彩。


7面临挑战

挑战1:招生难度大。长期我区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存在严重的偏见,普遍认为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双差生”,因此,认为职业学校是一个“大染缸”,就读职业学校没有前途。家长和学生受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始终认为只有“读普高上大学才能成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不屑一顾。再加上我校地处农村,每年招生难度极大,虽然学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尽手段才堪堪完成招生任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教师走村入户苦不堪言,极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改变招生难的局面,任重而道远。

挑战2:师资培训有待加强。一是专业课教师紧缺。学校在开展技能大赛和专业建设中缺少有力的师资支撑。二是“双师型”教师培训有待加强。每年满额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因为指标有限,“双师型”教师培训步伐缓慢。

挑战3:校企合作尚不深入。一是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学校的热情高,企业的积极性低,校企合作效益不强。二是学校科研创新优势不明显,科技服务能力较弱,在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学校将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想实招、谋实效,解决生源增加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实实在在地“抓内涵、提质量”,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品牌实训基地;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深化“校企合作”。着力突出职业教育办学优势,努力创办一流职业学校,为我区经济发展再立新功!